今年以来,我就打算换一辆新能源SUV,预算大概在20万元左右。可是在找了一圈之后总觉得并不满意,毕竟我喜欢的是蔚来品牌,可是这一个价格,我想要买到新车也有难度。正好路过一个二手车行,我就突然有了想要买二手车的念头,但我也不敢轻举妄动。马上在网络上查找,找到了一款蔚来ES62022款455KM运动版,新车指导价格是38.6万,二手报价是14.98万,一下子就便宜了23.62万元,而且这个价格里面还包含了过户费,这让我确实很心动。更让人心动的是,这款车的上牌时间是2022年的10月份,也只不过是两年9个月的车。现在只需要4.5万元的首付就可以把车开回家。我特意在周末来到了二手车市场,在摊位上看到了这辆深灰色的车。外表和内饰都没有磨损,仪表盘上显示里程数是5.8万公里,这样的里程数还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正常的日用车。销售员还拿来了第三方检测报告,上面显示38项事故排查,7项火烧检测,还有9项泡水检测全部都通过。销售人员告诉我这是车主急用钱才卖,否则的话你买不到这么好的车,并且签正规合同有问题,二手车行会兜底。我特意检查了关键的部位,左边a柱和右边b柱金属件摸起来很光滑,没有焊接点。后备箱底板没有水迹。安全带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的,9月份和上牌的时间是吻合的。我看到如此低价,还有还不错的车况,因此一下子被冲昏了头脑,当天就付了4.5万元的首付,签了分期合同,月供4300元,分36期。加上5000元的服务费,还有3000元的过户费,一共是付了5.3万元。可是开了不到一个星期,噩梦就开始了。第5天中控屏突然的黑屏重启之后车联网功能失效,联系官方客服查询之后才发现这款车都没有官方系统的保养记录。到了第7天低速转向时,底盘传来异响,我到4s店维修,维修师傅在打开护板之后眉头皱起来,左前纵梁有修复的痕迹,这明显是事故车。4s店调出来的维修记录,让我倒吸一口凉气,这款车在上牌之后的两个月就因为正面碰撞来到非授权的修理厂维修,更换过水箱框架,还有左前减震器座,这些项目在检测报告里面都是通过的。看到这一个情况,我真的是极为生气,没想到如此谨慎,还是上当受骗。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非要选择二手车,现在好了,闹得这般地步。而接下来的维权才让我痛不欲生,我第1次找到门店销售人员就已经翻脸说合同写了非重大事故,小碰撞不算。拿出合同才发现所谓的重大事故定义为伤害到发动机,这很明显就是钻法律控制。第2次带着报告去,老板说检测报告是第三方做的,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检测机构,把所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跑了三趟消费者协会,提交合同、付款凭证以及检测报告,工作人员调解了三次,但是商家始终坚持不退车不赔偿。没有办法就只能选择去法院诉讼,法官建议先做司法鉴定,花了1.8万元委托权威的机构,最终才认定左前纵梁修复属于重大事故范畴。开庭两次,商家请的律师质疑原告明知低价可能有风险,可还是一意孤行购买车辆,那所有的责任就在自己。一时之间各有各的说法,很难判定。一直到三个月之后,这场官司才终于有了结果。法院判决商家退车退款并且赔偿律师费用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可惜却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么顺利。因为最后商家拒绝执行,不愿意承担费用,我申请强制执行,却发现对方的账户只有2万元,门店车辆早就已经转移。最终通过法院冻结个人账户才追回7.8万元。这中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真的是说都说不清楚。在维权的7个月时间内,我经常性焦虑失眠工作频频的出错,无数次被领导约谈,差点也因为这一件事情失去了工作。现在这款车还停在法院的停车场,被商家换了一个名字继续的出售。我终于明白二手车市场的低价陷阱,往往都是用合同陷阱做诱饵。哪怕是有第三方检测,也必须要带动车的人去复检,合同中每一个模糊的表述全部要改成明确的约定,这条血的教训希望没有人再经历。【来自懂车帝车友圈】